close

主權國家前提 經濟必須自主

記者鄒景雯/專訪

新的一年,台灣政經情勢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針砭指出,馬政府不能只追求經濟成長率,更要創造工作機會;要有效改善失業率上升的問題,不能只對大企業有興趣,必須關照工作機會不比大企業少的中小企業,並且發展內需產業。他警告,馬英九若不調整錯誤的治國方向,台灣的經濟奇蹟與政治奇蹟將會在他手裡被葬送掉。

記者問:當前台灣經濟面臨的問題,政府歸因於國際大環境不佳,你如何看待?

林向愷:國際景氣影響當然有,但是看股市,馬英九最重視股市,跌幅在亞洲四小龍中我們與香港差不多,比星韓日甚至歐美幾個金融風暴的主要來源,我們算重;國內投資率,我們在亞洲四小龍最後,失業,也是四小龍最後。有關國際因素,台灣在第一波金融風暴其實受傷不嚴重,嚴重的是太依賴中國,所以歐美整個經濟衰退才影響到台灣,因此癥結在馬英九對台灣整個發展方向出了大問題。

不論李總統或陳總統,他們的治國方向都有一個大目標,台灣要發展最後是要「自由」,自由在拉丁文與獨立的意思一樣,就是我有能力依照我的意願來做各種選擇。我們來看個人,工作不確定,所得不穩定,失業率超高,現在估計是四點六%,但若把無薪假、兼職、退出勞動市場者計算,大約有一百到一百二十萬人,這已經讓很多人在這一波中經濟地位衰退,這一衰退,他就沒有能力做消費選擇、個人能力投資,工作選擇也受到限縮,這是馬英九在本年度給台灣人帶來最大不幸福的第一件事情。

其次,台灣經濟現有兩大危機,太依賴中國、太依賴進口能源,台灣未來要在經濟上有自己的路,絕對要維持一定的經濟自主,政治經濟學者克許曼一直在講,一個領導者除了要讀馬基維利的君王論,他更要了解經貿自主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條件,但是馬英九一上來卻對中國一再開放。

從九九年開始到二○○七年,不管民進黨政府講有效管理或積極管理,事實上他沒做好,致使投資中國佔GDP的比重由零點五%飆升到二點六一%,前朝的經濟官僚與現在的政府都強調效率,但這效率是部分廠商的效率,整個經貿大量依賴中國之後,問題來了,這會壓縮廠商在地轉型的意願,因為他沒有壓力,轉去中國積極佈置,同時對外投資七、八十%集中在後進國家,對外投資在先進國家相對就少,這也在四小龍中算低的,這樣就無法透過對外投資來取得新生產、新產品,於是舊的工作機會流失很快,新的工作機會增加很慢,一來一往,台灣的失業率在二千年以後更為嚴重。

這說明政府對外投資太放任,阿扁時代與現在的馬政府強調自由,但其自由是放任不管,因此產業外移是沒有秩序的,不管有沒有需要外移,你全讓他外移,導致今天台灣工作減少這麼多。

過去七年因為這種放任,四十%的台灣民眾其可支配所得是負成長,他的那份自由沒有了;現在馬英九一上來,對十二吋晶圓廠、資金外流更不管制,使得更為依賴中國,過去是以中國為主體的全球化,現在則是中國是台灣唯一的希望,所以你要靠他的觀光客,什麼二十億美金來購買,好像台灣的經濟非中國不能救,這讓我們的經貿自主大大打折扣,國家主權真的就會出問題。

問:但是馬英九認知剛好相反,他說過去是鎖國,造成經濟衰退,所以他要修正錯誤的路線來救經濟。

只追求GDP 卻被中國鎖住

林:他們最喜歡講日本古巴,鎖國是完全斷絕對外國的經貿人員商品資金一切的來往,但是你看數據有嗎?如果過去是鎖國,現在只要開放就可以解決問題,開放若是百利無一害,那不必等到他!李扁時代為什麼要承受這麼大的壓力做管理?就是他們知道這只對特定廠商有利,對在地轉型的廠商卻是一打擊,這些年已有二百萬人被迫到中國工作,開放對二千一百萬不可能在中國工作的人,也是一打擊。一個政府必須在安全、效率、整體、個體間維持平衡,馬英九聽到企業界與蛋頭說鎖國,也跟著說鎖國,但你治國是要去看資料,個別利益不等於全體利益。

問:國民黨還有個說法,指今年各國的經濟成長預測哪個比中國高?故而我們為什麼不與之連結?

林:中國的七%、八%,與亞洲四小龍比都很高,但是要和他自己比,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才說二○○九年是中國非常關鍵的一年,現在多數看他會低於八,一低於八,他過去所有分配的問題、區域發展失衡的問題被高成長所掩飾,現在都會出問題,這時你還要與之緊密連結?尤其中國是獨裁國家,會以台灣問題來化解其國內問題,我一再講發展是為了維護自由,結果你現在的發展是為了減損自由,讓你未來沒有選擇權利,必須要被中國鎖住,依照中國意志在走,我寧願選擇是二%、三%的經濟成長,寧可不要五%、六%,因為增加的部分代價太高了。馬英九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中國的問題,這些現在不是沒有發生,都正在發生中。

問:馬英九又說經濟情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是在解決過去八年遺留下來的問題,怎麼可以只怪罪上任七月的他?

林:阿扁二千年上台時也在解決前朝問題,例如九七、九八年的不良債券,因此有第一次金改,政府是延續的,政府要做的是讓我們的景氣正常運作,但是馬英九上台後,這個號稱史上最強的財經團隊,過去八年基本上是在一個空窗期,他沒有辦法感受到現在台灣的經濟問題與他們當年執政時已經不一樣,所以他才會提六三三,以為經濟成長可以解決問題,他應該去了解阿扁遇到的問題,經濟有成長,但是因為投資集中在後進國家,使得經濟成長率、出口成長率與薪資所得成長率或工作機會成長,這三者已經不是等號關係。

在七○、八○年代,我們出口的是勞力密集,只要我們產品有競爭力,出口就會增加,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率,這時廠商為了有更多出口的商品,要用比較高的薪資來僱用,產生更多的工作機會,因此上述三者是等同的。到了九○年代,我們的全球化是以中國為主體,馬英九說中國是我們最大的順差創造地方,出口增加是因為我們廠商投資中國所需要的半成本、機器設備,也帶動了部分的經濟成長率,在過去十五年來,這兩個數字都有增加,但是台灣民眾的薪資是沒有成長的,工作機會愈來愈少,還加上一堆外勞,所以現在的新問題是,不能只追求經濟成長率,你更要創造工作機會,對產業外移一定要做適度的管制。

問:要創造工作機會該怎麼做?

林:第一,過去在七○、八○年代我們中小企業的活力很強,政府對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關照度沒有太大差異,但自九○年代起,我們好像特別關注大企業的經營環境、投資條件,其實政府應該多鼓勵中小企業與微型企業的創業,他們的產值不大,卻可以創造很多工作機會,這些原來是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但是政府現在推出的方案,對於他們需要的資金、知識與能力的不夠,有沒有提供協助?同時創業的過程依舊程序繁雜,政府有沒有處理?這些產業也許一千家中存活率不多,政府可能會有一些風險,但是能存活下來的,其創造的工作機會其實不比大企業少。

協助在地產業 才能創造就業

其次,現在的年輕人初入職場後無法順利找到工作,失業率非常高,高學歷失業率更高,政府應該協助廠商僱用這些人,讓他們學習職場倫理與企業需要的技術,讓勞雇雙方相互認識。

第三,馬政府一直還相信出口可以帶動經濟成長,若我們的在地產業無法轉型,你的出口還是虛的,因此政府應該要去導正,或利用國發基金去協助廠商前往歐美取得新的生產製程或新產品的生產到台灣來,增強競爭力,這樣才會創造工作機會,國發基金一定要嚴格限制去中國投資,因為目的在協助在地產業轉型,而不是鼓勵廠商去中國創造就業機會,這是兩回事。

現在在台灣的中小企業經歷過在地轉型,還算有競爭力,但他們現在因為環保法規、互補性外勞取得不易、在地轉型的資金問題,這些政府要協助,否則一關廠,又是一波失業潮。

更重要的是,這些中小企業的產業鏈現在還完整,若政府疏忽,讓他們倒閉,產業關聯性會破壞掉。我感覺馬英九與劉兆玄對大企業比較有興趣,這是一個大問題。

台灣靠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的依賴度要下降,要發展一些內需產業,例如發展替代能源,成本高大家都知道,但也是個機會,丹麥西班牙都在陸續發展,都有商機可言,可以輸出,也創造國內工作機會;又如醫療照護,人口老化下有其發展為內需產業的價值。總之,工作機會一定要創造出來。

問:如果馬政府不聽取外界諍言,繼續這樣下去,後果會如何?

林:EIU最近的發布,把台灣的GDP成長率調降為負的二點九一,因國際環境這或許見仁見智,但對台灣政府與人民最大的羞辱是,把台灣列為全球表現最差的十個國家之一,以前台灣哪可能與這些國家放在一起,這說明對於馬的治國能力,不只是國內,國外已經有聲音出現。

IMF也說台灣民間企業獲利將衰退十%,美國這次受創這麼嚴重,他還有成長,這問題在哪裡?

即興政策充斥 財政會很糟糕

假如馬英九繼續無法了解到他治國的問題,包括認知問題的能力有問題,沒有嚴肅的面對問題,以及經濟發展的目標在哪裡,應該利用過年的時間好好去總檢討,假如還是照過去的,沒有辦法讓人了解他對台灣的人才、資源、技術具備創造管理的能力,他會讓台灣的主權因經貿無法自主而喪失掉。

馬的財經團隊基本上有問題,都是即興式的,今天想到就做什麼,你想到的,民進黨也想得到,比較他們短期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就業方案,都很類似,但是國民黨罵民進黨沒有人才,民進黨的執行力卻比國民黨強,國民黨到現在給人的感覺,如立即上工,都是講講,但是執行效果如何?都沒有。造成預算用掉了,卻無效果,將來財政會一塌糊塗。

台灣有八○年代的經濟奇蹟,九○年代的政治奇蹟,馬英九若不調整,這些都會在他手裡煙消雲散,這將是對台灣的最大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iddleChiu 的頭像
    RiddleChiu

    KK的胡言亂語

    Riddle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